Yahoo Search Búsqueda en la Web

Resultado de búsqueda

  1. 孛兒只斤氏 (蒙古语: ᠪᠣᠷᠵᠢᠭᠢᠨ ,鲍培转写: Borǰigin ,西里尔字母: Боржигин ),清代譯為博爾濟吉特氏(满语: ᠪᠣᡵᠵᡳᡤᡳᡨ ,穆麟德轉寫: Borjigit ,大词典轉寫: Borzhigit )或博尔济锦氏。

    • 概览
    • 起源
    • 地望
    • 家谱
    • 名人

    蒙古皇族姓氏

    孛儿只斤(传统蒙古文:ᠪᠣᠷᠵᠢᠭᠢᠨ,转写:Borǰigin),成吉思汗所出氏族名称。据说是“灰色眼睛”(一说“蓝眼睛”)的意思。得姓始祖为孛端察儿,《史集》说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的后裔称乞颜-孛儿只斤氏。明代所译《元朝秘史》记为“孛儿只斤”,清代改译为“博尔济吉特”(又作博尔济锦)。

    孛儿只斤,一说意为“蓝眼睛”。 为尼伦蒙古诸部(又作“尼鲁温诸部” )之一。 据《元朝秘史》, 成吉思汗十世祖孛端察儿时(约十世纪前半叶)始用此称(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该称始于也速该时,但学界多以孛端察儿之说为是)。此后,族支繁衍, 其后裔形成许多部落,除成吉思汗祖辈一支外,皆另有姓氏。至成吉思汗曾祖合不勒汗时, 复冠以奇源“乞颜”部之称,如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一支称“乞颜·孛儿只斤氏”。 此后,孛儿只斤变成一种姓氏名称,明人所修《元史》取“乞颜”而译作奇渥温姓 ,清代则多作“博尔济锦”。 后来,东北地区孛儿只斤氏多改姓鲍或包,西部孛儿只斤氏多改姓奇。截至1996年,内蒙古巴林右旗仍有此姓。

    漠北:在历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族人的活动中心。从秦朝末年起至清朝统称“漠北”。汉朝时期所称的漠北,主要指蒙古高原一带,因其大部分位于长城以外的戈壁沙漠的北面,故称漠北,比照21世纪初的政区,主要分布在蒙古国(今蒙古族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贝加尔湖流域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为界,东大致到克鲁伦河,西以杭爱山,阿尔泰山一线。

    漠南: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匈奴的发祥地就在漠南的阴山(今内蒙古鄂尔多斯)。

    《成吉思汗黄金族谱》一卷,扎木沙撰,初写成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蒙文,以毛笔抄写了五十多册。现被收藏在辽宁省阜新市图书馆。

    《包姓族谱》包姓蒙古族谱为成吉思汗子孙俺答汗后裔包振德初写于乾隆年间,毛笔抄写本,现被其云南后人珍藏。

    铁木真

    铁木真,即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乞颜部人,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出身贵族。少时父也速该被仇人毒死,所属人众离散,随寡母度日,屡遭艰险。后投奔克烈部汪罕,收集亡父旧部,逐渐恢复实力。约在金大定末建立宫帐,称汗。金承安元年(1196),与汪罕联兵助金截击塔塔儿部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乌勒吉河),金授察兀忽鲁之官。又随汪罕与乃蛮部战,战后诸部来附,势力增强。金泰和元年(1201)二月,与汪罕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十余部盟军。灭塔塔儿四部,据呼伦贝尔草原,实力大增。三年,被汪罕发兵掩袭,败退至班朱尼河(呼伦湖西南)。不久,乘汪罕不备,奇袭汪罕牙帐,灭克烈部。次年与乃蛮部决战,灭乃蛮。六年于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建蒙古国,即大汗位,加号成吉思,颁布札撒,建万人怯薛,分封九十五千户,设札鲁忽赤掌行政司法诸事。此后数年间,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邻部先后降附。即位之四年(1209),大举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迫使西夏纳女请和。六年,率大军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华北各地。九年,因金帝献岐国公主请和,乃退兵。十年,复以金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为口实,攻占中都(今北京)。十二年,以攻金事委付木华黎,返回蒙古草原,准备西征。十四年,率二十万骑远征花剌子模。数年间先后破兀提剌耳(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右岸阿雷斯河口附近)、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等城,侵占中亚大片土地。十八年还师。二十一年攻西夏,次年灭夏。病死六盘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上庙号太祖。次年,追上谥号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林丹汗

    林丹汗,又作灵丹、民旦、陵丹巴图尔台吉等。明末蒙古可汗。卜言台周孙。万历三十二年(1604)嗣汗位,称库图克图汗,明人译作虎墩兔憨。驻帐于察哈尔万户。万历末年起,屡犯明朝辽东诸边,并与建州女真争雄。力图统一蒙古,天启五年(1625)北征科尔沁部未成,旋属下各部或降附后金,或投奔外喀尔喀。崇祯元年(1628)率部西征蒙古右翼地区,击溃哈剌嗔、土默特诸部,同时入犯明宣大、延绥诸塞。五年重返察哈尔故地,遭后金皇太极亲征,不战而遁。七年病死于西拉他拉大草滩(在今甘肃天祝)。笃信藏传佛教,曾主持将藏文大藏经译成蒙文。

    海兰珠

    海兰珠(1609—1641),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后裔,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长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挚爱,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崇德元年,皇太极封海兰珠为“宸妃”。以《诗经》中像征爱情的诗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雎宫”。崇德二年,生下皇八子,皇太极甚喜,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颁发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后子幼殇。1641年病逝,享年33岁。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追封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命归九泉了。所有史料均无记载此人26岁之前的任何经历。

  2. 至元十三年1276年或作至元十四年1277年),撒里蛮暗结宗王昔里吉脱脱木儿玉木忽儿等人谋叛劫持北平王那木罕丞相 安童遣使向海都通好请求援助遭到拒绝于是侵犯和林被元军击败

  3.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尊号成吉思汗”(传统蒙古文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拉丁蒙古文Činggis Qaγan;西里尔蒙古文:Чингис Хаан;英文:Genghis Khan),蒙古族乞颜部人,生于漠北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地区(今蒙古 ...

  4. www.wikiwand.com › zh-cn › 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氏 - Wikiwand

    孛儿只斤氏清代译为博尔济吉特氏 或博尔济锦氏为其复数形式表示人数多的意思孛端察儿的后裔为孛儿只斤氏后也速该恢复使用此氏族名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孛儿只斤氏孛兒只斤氏 - Wikiwand

    孛兒只斤氏清代譯為博爾濟吉特氏 或博爾濟錦氏。稱「特」者,為其複數形式,表示人數多的意思。孛端察兒的後裔為孛兒只斤氏,後也速該恢復使用此氏族名。

  6. 孛兒只斤氏清代譯為博爾濟吉特氏 或博尔济锦氏。 稱“特”者,為其複數形式,表示人數多的意思。 孛端察兒的後裔為孛兒只斤氏,後也速該恢復使用此氏族名。